科学界的马太效应
马太效应-凡有的,还要加给他,让他有余;凡没有的,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。这种富者愈富,贫者愈贫,赢家通吃的现象,在科研领域逐渐增长。
谢宇,密歇根大学社会学、统计学与公共政策教授, 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表示:”很多人在探讨社会及经济的不均,让人诧异的是-科研领域的贫富不均等并没有得到过多的注意。事实上,比起教育,收入以及健康,科研成果与声誉更加不均地分配。 “
造成在资源、研究成果、研究回报三大方面不平等, 源于科学界以科学家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,而导致不平等的过程是相对公平、普世。
科学界的马太效应,指的是,在同一个项目上,声誉奖项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,而不是有着相同贡献的默默无名的研究者。
“这样造成的结果是,少数杰出的研究者名声逐渐累加,逐步获得更大的优势。”他补充。
他指出两种趋势导致不均逐渐增长。第一,越来越多的科学博士与少量的奖项,造成 “憎多粥少”的现象。而奖项逐步以成果发表的数额作为评判标准,这样容易造成马太效应。第二,自1970年以后,美国科研界的研究员收入不均逐步加大。
他也指出,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科技,逐渐改善了造成科学界马太效应的基本架构与机制。但全球化也使得国家之间的不平等降低。
他说:”虽然不均等分布能刺激科学家做出重要的科学发现,不过更重要的是,给予年轻未出头的科学家足够的投资。”
谢宇的文章发表在5月22日的《科学》杂志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