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地产危机中被忽视的因素
恒大的违约引发了一连串地产开发商违约,触发了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危机。尽管分析师通常将危机归因于中国的税收体系、土地财政、国家干预及其他因素,密西根大学的一份研究揭示了一个通常被忽视的方面——房地产行业的集中性。
5大地产商占30%建筑总量
密西根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教授邓岚和她的团队,对2000年到2018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研究。研究发现,在此期间,地产行业变得越来越集中,大型地产企业建筑量占国家住房总建筑量的比例不断增长。例如,2018年,中国前五大房地产开发商建筑量占全国总住房建筑量的30%,而在美国,这一比例为13%。在过去的十年里,美国的住房建筑量只是中国建筑总量的大约四分之一。中国房地产十强研究组的数据进一步凸显了这种集中性——在全国注册的1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,前100家公司按销售收入计算的市场份额,从2012年的28%增加到2018年的58%。
这样的地产巨头一旦出现危机,影响将是广泛的。恒大在2023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,在此之前,其年建筑面积约为7200万平米。碧桂园在疫情爆发前,其年建筑面积是恒大的两倍。碧桂园于2023年10月违约,2024年被其债权人提起清算诉讼。这些行业领导者的崩溃给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打击。
三大因素导致地产行业集中
该研究显示,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集中主要是由于大型开发商享有的优势所导致的。大型开发商通常可以获得低成本资金。在中国,由于主要银行国有,银行的贷款受政府严格监管。政府担心国家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依赖,规定只有低风险开发商才能获得银行贷款——这些通常是那些与政府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大型开发商。
促使这种集中化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预售模式。在预售模式下,购房者的首付款和按揭贷款在开发过程中转给开发商,被用作开发资金。由于预售存在风险,中国的购房者更愿意从有稳定记录的大型开发商那里购买房屋。
中国开放的土地市场体系同样有利于大型开发商。在中国,土地国有,通过拍卖过程卖给出价最高的地产商。因此,只有具备充足财力的开发商才能中标 – 它们通常是大型开发商。自2006年以来,中央政府实施了土地配额制度,限制地方政府可供应城市发展的土地量。因此,从2004年到2018年,土地成本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%,而房价的年均增长率约为9%。土地成本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房价,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,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下降,使得小型开发商难以生存。
地方经济受负面影响
邓岚表示:“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化不仅加剧了国家经济面临的挑战,而且给地方经济也带来了负面影响。”
房地产行业目前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%。大型开发商通常在全国范围内扩张,寻找在家乡城市之外的新开发机会,尤其是在土地成本较低的地区,导致这些地方房屋供应过剩。例如,2017年中国前30大房地产开发商平均在80个城市进行建设,而2003年仅平均在五个城市进行建设。恒大2009年在25个城市进行建设,到2018年已扩张到228个城市。
虽然大型房地产商扩张到地方,但房地产发展却不像地方性业务,因为地产商通过地方居民购房赚取的利润往往会被送回总部,而总部通常位于更繁荣的地区,这也加剧了地区间的贫富差距。此外,当地方市场低迷,大型地产商能迅速从欠发达地区撤资,正如疫情期间看到的那样。研究指出,这让依赖房地产作为增长引擎的地方因为缺少其他行业的推动, 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。